POS機割用戶韭菜可以漲費率、跳碼、扣流量費,收會員費,凍結保證金收服務費等等,割代理商韭菜則可以偷數據、漲結算價、倒扣偽激活、倒扣臺均不達標、設置提現門檻、壓貨、斷分潤等等。

上面一般是傳統1.0的玩法,而2.0代理模式下,上級不能控制下級,整個平臺政策統一、用戶費率與各級代理的收益都是相同的,分潤返現由總部直發,人人都是一級代理商。

雖然沒有了上級割韭菜,但是,2.0聯盟模式同樣面臨平臺方割韭菜,那一刀下去,割的就是整個平臺內的盟友

近日,網上爆出3.0平臺億哆幫增加新的收費項目:平臺服務費,自2025年5月起,盟友每月分潤高于200元,平臺便要扣去20元每月的平臺服務費

這個收費似乎有點不合邏輯,按理說,用戶越多,交易量也就越多,分潤才會越高,盟友賺的越多,平臺也才能賺的更多。

按道理應該是盟友業績越好,平臺應該還要給予更多的獎勵才對,激勵盟友開創更大的業績,然而,億哆幫的新規怎么變成了分潤超過200元每月的盟友,反而還要倒扣20元的平臺服務費呢?

難道是要提倡沒有業績?

難道是要保護沒有業績的盟友?

難道是號召大家每月分潤不要高于200元?

那億哆幫不是自尋死路,不會垮掉去嗎?

按照這個邏輯,那每月超過2千、超過2萬分潤的盟友,是否是要扣幾百幾千的服務費呢?因為用戶越多,交易量越大,使用平臺的次數也就會越多,占用平臺的資源也會增多,那么相應的平臺服務費就要更高。

事實上這個邏輯是錯誤的,即便用戶越多,占用的資源也越多,需要的服務器也越多,但是,相應的,收益也會是越多。

相反,假如用戶太少,交易量太低,反而收益不能覆蓋成本,包括人工、房租、服務器等等開支。只有超過了盈虧平衡點,用戶越多,交易量越大,平臺才能越賺錢。

所以,按理說,應該是要低于200元月分潤的,才收取平臺服務費,因為這個盟友沒有給平臺創造價值。

而且,這個收費比例同樣是比較高的,假如盟友月分潤剛好是200元,那么,收取20元服務費,就是10%的費率了。

不論是低于200收費還是高于200收費,不論合不合邏輯,平臺增加收費項目可以說就是一種創收,變相的“割韭菜”。

億哆幫開始收取平臺服務費(億哆幫官網)

因為,平臺本身就賺了盟友的分潤差,現在又收取盟友的平臺服務費,與偷數據、漲結算價等套路如出一轍,本質就是收割。

雖然20元一月看似不多,但是假如有幾千幾萬甚至是幾十萬盟友被扣費,那對于億哆幫來說,每月同樣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據了解,億哆幫是一個3.0平臺,相比2.0平臺只做一家的產品,3.0平臺內有多家支付公司的產品。

而億哆幫的盟友,目前還在發朋友圈,宣稱不考核、無倒扣、不打折。。。

不過,2.0平臺收取平臺服務費,并不是億哆幫首創,而是號稱2.0鼻祖的盒子首先開始收費,所以,現在盒子又多了一個“鼻祖”身份:平臺服務費的鼻祖

在今年5月份,盒子就開始收取軟件服務費,這個收費規則正好與億哆幫的相反,是連續3個月沒有業績的盒伙人,從第4個月開始,就會收取10元每月的軟件服務費。

而且,假如連續12個月沒有業績,將會在第13個月開始,每月收取30元每月的軟件服務費。

上面已經分析了收費的邏輯,盒子的這個收費,可以算是符合邏輯的。

但是,雖然符合邏輯,但是并不合理,同樣同樣是亂收費,割韭菜

因為,在之前盒伙人注冊時,并沒有這個條款,即便要開始收費,修改注冊協議,也應該是新規之后注冊的盟友,才開始按這個規則收費,法律都不追溯既往,這個收費對老盒伙人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

歸根結底,這個收費不論叫平臺服務費也好,叫軟件服務費也好,可能后面還會有徒子徒孫,叫XXX收費也罷,都是平臺在收割盟友,是一種割韭菜的行為。

也有人戲稱這是在收“保護費”。

假如盟友離開平臺都走了,沒有用戶沒有交易量沒有分潤了,平臺又怎么收費怎么收割呢?

所以,割韭菜是不能連根拔起的,只能長一點,再割一點,這才是正宗的割韭菜方式。

2.0平臺收取每月幾十元的平臺服務費,這個割韭菜很“正宗”。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