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明確了巡檢步驟、巡檢方式、巡檢內容、支付受理終端(網絡支付接口)交易測試和巡檢記錄保存等內容,收單機構應根據該指引開展特約商戶巡檢工作,同時明確收款條碼位置管理及無交易POS機具及收款碼自律管理措施。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指引》旨在加強收單市場行業自律管理,引導收單機構規范特約商戶巡檢業務步驟。

事實上,商戶檢查制度早已有之,早在2013年發布的《銀行ka收單管理辦法》要求,收單機構應當建立特約商戶檢查制度,明確檢查頻率、檢查內容、檢查記錄等管理要求,落實檢查責任;2017年發布的《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參照《銀行ka收單管理辦法》,也有類似的檢查要求,并首次對條碼支付業務的檢查制度有了初步要求。而此次發布《指引》不僅在終端,且在收款條碼上也對位置信息提出了要求。

詳細來看,《指引》提出要進行交易環境驗證。對于有固定經營場所特約商戶的收款條碼檢查。包括收款條碼是否在特約商戶經營場所范圍內;收款條碼是否在有效期內、使用是否正常;營業場所內是否出現其他可疑收款條碼,提醒特約商戶應定期對收款條碼進行檢查。

通過支付受理終端/收款條碼定位監測、付款用戶舉證或群眾舉報監測等方式,對特約商戶的經營位置、支付受理終端/收款條碼實際位置等內容與入網信息進行比對核驗。

連續12個月無交易POS機及收款碼3月1日起應停用

博通分析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業界較為關注《指引》中交易環境驗證將收款條碼定位納入,主要還是為了進一步落實掌握商戶和交易真實問題的原則,特別是商戶端的信息包括位置信息,更好地掌握位置信息實際上就可以避免套xian和套碼等問題。而收款碼近年來覆蓋范圍廣泛,涉及商戶眾多,頻繁的傳出被洗錢等違法團伙利用的案件,所以位置信息管理納入到管理指引中十分必要。

記者注意到,《指引》明確表示,對連續3個月無交易的支付受理終端(備機除外)和收款條碼,收單機構應當重新核實特約商戶身份,不能核實的應當停止為其提供收款服務;對連續12個月無交易的支付受理終端(備機除外)和收款條碼,應停止提供收款服務。同時,收單機構應及時收回停用的終端;對確認不能收回的,應確保終端業務功能持續處于關閉狀態,并及時將相關信息報送至清算機構。

王蓬博認為,通過上述規定可以看出,收單機構掌握商戶真實問題是合規要點之一、

此外,對特約商戶發生疑似套xian、洗錢、欺詐、移機、留存或泄漏持卡人賬戶信息等風險事件的,應當采取延遲資金結算、暫停交易功能或收回支付受理終端(關閉網絡支付接口)等措施。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表示,對于特約商戶拒不配合巡檢工作的,收單機構應填寫巡檢記錄并說明問題,并適當提升特約商戶風險等級。對于風險等級較高的特約商戶,收單機構應當對其開通的受理卡種和交易類型進行限制,并采取強化交易監測、設置交易限額、延遲結算、建立特約商戶風險準備金等風險管理措施。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則認為,《指引》不僅劍指過往收單業務中的關鍵點和薄弱點,對其進行了高度提煉與而且還明確了管理思路,并為收單機構合規經營提供了詳細參照依據,后續各收單機構將依規開展工作,筑牢風險“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