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調整備付金政策
業內資深人士眾多「支付百科」據透露,央行將按0.35%的年費率向支付機構支付第三方支付機構準備金的利息,并按季度結算利息。此外,10%需要作為非銀行POS機行業的擔保基金計提。每季度最后一個月的20日為結息日,21日為轉賬日。作為清算保證金,央行將通過清算保證金專戶統一核算支付機構的所有客戶準備金,確保準時轉移準備金利息。據「支付百科」據了解,這已經不是央行第一次調整備付金政策了。備付金政策的每一次變化都影響著支付機構的心。 早在2017年1月,央行就要求支付機構將備付金存入央行專用存款賬戶,當時首次存款的平均比例約為20%。 2017年12月,央行宣布,2018年2月至4月,集中存款比例逐月增加10%。但直到2018年4月,集中交存比例才調整到50%左右。2018年6月,發布《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存款全部集中存款的通知》,規定支付機構客戶存款集中存款比例自2018年7月9日起逐步提高,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存款。
2018年11月底,央行發布《關于取消人民幣客戶儲備賬戶的通知》,明確要求“支付機構可以依靠銀聯和網絡清算平臺實現收款、支付等相關業務,應在2019年1月14日前取消儲備銀行開立的人民幣客戶儲備賬戶,規定可以保留的賬戶除外”。 支付機構享受的協議利息不是支付機構自有資金的增值收入,最終會反映為凈利潤,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 截至2019年1月,央行僅用兩年時間就結束了支付機構通過沉淀客戶備付金躺著賺取利息的盈利模式。 儲備集中存款后,POS機行業也經歷了一段痛苦的時期,支付機構完全失去了收集羊毛的空間,許多支付機構不得不向技術服務轉型。

支付機構將獲得43億利息
準備金是消費者進入第三方支付機構平臺但尚未進入商戶賬戶的資金。中間一般有幾天的緩沖期,這些沉淀在平臺上的備付金量非常大。 在之前直接連接的“三方模式”時代,支付機構用巨額的“客戶儲備”迫使銀行樹立榜樣,“儲備”成為支付機構的錢袋,他們在全國選擇渠道和銀行平等討價還價,“存款”對銀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支付機構的渠道非常慷慨。 然而,由于POS機行業的發展道路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如二清、無證機構、持牌機構挪用客戶儲備現象、直接連接導致相關交易不能追溯、電信欺詐查處障礙等迫切需要解決。在此背景下,央行決定集中支付支付機構的準備金。 自2017年6月以來,央行資產負債表“儲備貨幣”增加了“非金融機構存款”,即支付機構存入中國人民銀行的客戶儲備存款。 儲備存款后,支付場景已成為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展的首要任務。在這方面,支付寶和財富支付通過不斷擴大生態地圖來增加支付入口,而中小型支付機構由于自身實力等問題將面臨轉型問題。第三方支付機構負責人「支付百科」說中小機構現在不賺錢,主要是因為斷直連和備付金交通管理。所以在間接模式下,大家都覺得主要的支付業務不賺錢。現在央行已經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準備了0.35%的利息,而之前最低利息是0.7%。
另一方面,雖然準備金政策的新調整增加的利息收入有限,但無疑會減輕中小型支付機構的生存壓力。準備金的利息收入為自身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金,實現了在這一時期失去準備金費率差異的穩定過渡。 由于該政策的積極影響,拉卡拉股票大幅飆升,從1月7日開盤時的79.60元漲到1月7日收盤時的82.36元。 根據央行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1月底,支付機構存入中國人民銀行的客戶儲備存款為1.39萬億元。 「支付百科」經計算,根據央行目前決定的0.35%年費率和準備金存款規模,除非計提的10%作為非銀行POS機行業保障基金外,支付機構每年將獲得43.78億元的利息收入。市場歡迎監管的“分紅”,「支付百科」按備付金規模計算,支付寶和財付通占全部備付金的近90%,相當于央媽每年給兩巨頭包三四十億的大紅包。而其他支付機構的備付金相對較少,幾億到幾十億的備付金規模可以獲得幾百萬到幾千萬的凈收入,可謂久旱逢雨。 雖然準備金政策的調整對支付機構有很大的好處,但支付機構不是吸收儲蓄的存款機構,準備金利息只能是其副產品,而不是主要的利潤渠道。為了尋求長期發展,支付機構還應回歸支付服務業務的起源,發展自己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客戶的能力,注重轉型創新,在激烈的支付市場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