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官方網站上的“許可機構(支付機構)”頁面上,我們可以看到支付寶、銀聯、財富支付等熟悉的企業也有許可證。以支付寶為例,點擊支付寶欄。我們可以看到,業務類型中有“銀行ka收單”。所有想開展POS業務的企業都應該有“銀行ka收單”的業務類型。以支付寶為例,具有央行支付許可證的POS機,一般被稱為“一次性清算機”,全稱為“一次性清算機”,其資本清算步驟分為四個步驟:①用戶信用ka–>②一清機–>③銀聯、銀行、三方支付公司(POS機企業)–>④用戶儲蓄卡。至于“二清機”,全稱“二次清算機”,其資金清算步驟有五個步驟:①用戶信用ka–>②一清機–>③銀聯、銀行、三方支付公司(POS機企業)–>④公司或個人賬戶(私人賬戶)–>⑤用戶儲蓄卡。“二清機”沒有央行的支付許可證。用戶刷卡后的資金應在銀聯、銀行和三方支付公司清算后流入他人的私人賬戶,然后由他人轉移給您。在這一步中,用戶的資金已經脫離了監管。一旦公司或個人攜款逃跑,用戶將面臨龐大的資金損失風險。為什么“一清機”是安全的?通過查詢中國人民銀行令〔2010〕第二號。(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措施),我們了解到:為獲得央行支付許可證,企業本身應具有全國支付業務,最低注冊資本1億元;計劃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從事支付業務,最低注冊資本3000萬元。最低注冊資本限額為實收貨幣資本。連續2年以上為金融機構或電子商務活動提供信息處理支持服務。連續利潤超過2年。。。等幾十條】只有一系列嚴格苛刻的條件才能通過審核。而且在業務發展過程中,還要向央行支付巨額備付金,以抵御風險。因此,退一萬步說,即使“一清機”企業存在風險,央行也會幫助用戶。因此,“一清機”用戶根本不必擔心資金安全(假如您在網上查詢用戶資金損失的案例,您也可以發現它們都來自“二清機”)。雖然“一清機”不用擔心資金安全,但通過貼吧、論壇等用戶聚集地的反饋,很多品牌會出現資金延遲到賬(當然銀行ka收單市場競爭激烈,不排除水軍惡意抹黑的問題)。理性上,我們知道資金不能丟,但延遲到賬不僅讓用戶擔心,還經常擾亂用戶的資金安排計劃,讓用戶感到不安。這涉及到怎么在第二部分選擇“長期穩定可靠”的POS機。現金提取延遲到達,許多品牌經常出現在這一點上,我們發現了“一清機”和“二清機”的區別,在選擇POS機時,我們應該選擇具有央行支付許可證的“一清機”。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在央行官方網站上查詢POS機是否為“一清機”時,檢索框應輸入推出POS機的公司名稱,而不是詳細的POS機品牌名稱。由于大多數支付公司推出的POS機,品牌名稱與公司名稱不同,假如你搜索的是品牌名稱,往往找不到結果。而且很多支付公司循環“割韭菜”套路,會先后推出多個子品牌的POS機。當然這是后話,本文就不解釋了。搜索支付公司名稱,非POS機品牌名稱第二部分:央行官方網站支付許可證查詢頁面長期穩定可靠,我們看到,截至本文發布,有238家企業有支付許可證,許多企業甚至推出多個子品牌POS機,所以有數百個品牌POS機,假如你想選擇理想的POS機,我們確實需要花很多時間在多個方向進行深入的調查。目前,238家有支付許可證的企業在向我推薦POS機時,經常脫口而出:“為什么我沒聽說過這個品牌?目前,有238家支付許可證的企業向我推薦POS機時,很多朋友經常脫口而出:“我為什么沒聽說過這個品牌?”更不用說你沒聽說過,即使是銀行ka收據行業的工作人員,也很少有人能一個接一個地聽到和了解數百個品牌。普通用戶只熟悉三五個品牌,很少了解十幾個品牌。那我們怎么選擇呢?許多朋友仍然感到困惑。為什么會感到困惑,因為篩選組的過濾條件仍然不清楚和不清楚。“長期穩定可靠”怎么算?三個條件:⑴刷卡不“跳碼”。⑵及時到達提現。⑶費率長期保持不變,不偷費率。我們從這三個條件中篩選POS機。⑴ 刷卡不“跳碼”。代碼是商戶類別碼,簡稱MCC或MCC代碼,即在我們看到的紙質小票或電子簽購單上,商戶編號排名第8-11位。根據《銀行ka收單管理辦法》,商戶號為15位:機構代碼(3位) 區域代碼(4位) 商戶類型(4位) 商戶順序號(4位)。從哪里可以方便快捷地看到消費者商家的真實MCC碼?下載銀聯云閃付APP,綁定銀行ka后,銀行ka每次消費背后的真實商戶類別和商戶名稱將立即呈現給您。簡單來說,“跳碼”跳的是商家類型的四位(商家號的第8-11位)。為了證明這篇文章,我們翻了幾個POS機品牌的貼吧。果然,幾乎每個酒吧都有大量用戶反饋“跳碼”坑。“跳碼”,很多品牌坑,比如以下兩個截圖,一個是“大連中山區香格里拉酒店”。酒店MCC屬于7011或5812類,是標準商家,但紙質收據上的MCC為5411.5411是超市,屬于優惠商戶。云閃支付APP上顯示的真實商戶類別也明確表示是超市類型,商戶名稱不是“大連中山區香格里拉酒店”,而是“大連百瑞服裝”。這個例子是跳到優惠商家:5411(大型倉儲超市)。另一臺刷卡時,POS機上顯示商家的名字是珠寶商家。珠寶MCC屬于5094.同樣是標準商家。在云閃支付APP上,也出現了原形:商家的名字變成了“福建致青年酒店”,真正的MCC實際上是5541.5541是加油站用的類別。。。加油站也屬于優惠商戶。這個例子是跳到優惠商家:5541(加油站、服務站)兩個“跳碼”,清楚地揭示了“跳碼”的本質:用戶支付標準費用,是讓發卡行賺更多的錢,為了提高綜合評分,有利于金額,結果支付公司偷偷進入優惠,甚至減少,以便支付公司吃大部分甚至全部費用,讓銀行少吃甚至不能吃費用。長期讓銀行“餓”,銀行一定不愿意,不愿意可能會給你降額甚至封卡。以上兩個例子,通過云閃付APP,可以看到真實的商家類別和商家名稱。前面的“大連百瑞服裝”對應超市MCC,后面的“福建致青年酒店”對應加油站MCC是什么意思?此外,“大連百瑞服裝”和“福建致青年酒店”,不論是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宣傳系統還是百度搜索,都沒有找到真實有效的信息。此外,MCC類別與商戶名稱不一致,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這是支付公司利用技術手段制造的假商戶。造假的時候請走點心,這樣的驢唇不對馬嘴是多么敷衍的用戶。。。不“跳碼”的正規商家是這樣的。用戶在POS機上選擇的商家與銀聯電子賬單、簽購單、銀聯云閃支付APP上顯示的商家名稱與MCC一致,商家真實可靠。而且幾乎每個標準商家銀行都會給積分獎勵。例如,以下消費示例:為防止廣告嫌疑,POS機APP軟件界面特征、票據上的機構代碼等能反映POS機品牌信息的地方,我們全部涂覆蓋。】商家頁面輸入消費金額浦發信用ka消費后,銀聯電子賬單浦發信用ka消費后,簽署浦發信用ka消費后,在中國銀聯快通APP上顯示浦發信用ka消費獲得積分獎勵。很多支付公司都是小偷,刷一萬元以下的小額信用不“跳碼”,讓你誤以為他“忠誠純潔”。一旦刷了一萬多元,手續費多了,就開始偷偷跳。我們可以看到,上圖中的消費金額雖然高達2萬多元,但并沒有“跳碼”坑用戶。發卡行還對持卡人的消費給予了積分獎勵。以這個商家為例,我們來看看下一個消費示例:建卡云閃支付消費后,銀聯電子賬單建卡云閃支付消費后,建卡云閃支付消費后,云閃支付APP上的顯示建卡云閃支付消費獲得積分獎勵。我們看建行卡的交易,銀聯賬單和申請單上的,和銀聯云閃支付APP和建行APP不一致。為什么?由于CCB采用云閃支付0.25%費率的渠道,云閃支付將在實體上生成虛擬,在云閃支付交易中顯示虛擬。如我們所見,云閃付0.25%,發卡行也對持卡人的消費給予了積分獎勵。此外,不論是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宣傳系統還是百度查詢,我們都可以清楚地查詢商家,消費真實可靠。國家企業宣傳系統查詢商戶,消費真實可靠百度查詢商戶,消費真實可靠,說信用ka積分,我們都知道信用ka積分可以交換商品,交換航空里程,在銀行合作商戶扣除現金,有一系列用途。信用ka積分是銀行對持卡人刷卡(給銀行帶來手續費收入)的獎勵。由于標準商戶刷卡,銀行收取的手續費比例最大,幾乎所有主要銀行都會獎勵持卡人積分,鼓勵用戶刷更多的標準商戶。銀行在優惠商戶下的交易手續費比例較小,所以各大銀行一般不給積分。減免商戶下的交易,銀行不能吃任何手續費,更不用說給積分了。因此,銀行給積分是優質商戶刷卡的體現。⑵ 及時到達提現。2018年8月,某品牌出現技術故障,幾乎所有用戶都沒有提現,網上品牌用戶出現了大規模恐慌。直到半個多月后,用戶才成功提現。實際上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品牌提現延遲到賬。事實上,“一清機”資金層面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很低,延遲的主要原因是技術層面的故障。正常問題下,假如支付渠道擁擠,延遲三五分鐘到達是正常的。若延遲數小時以上,則基本上是系統故障。⑶ 費率長期保持不變,不偷費率。當許多支付公司在早期階段開拓市場時,費率設置相對較低。一旦市場有了一定的規模,他們就開始提高費率,收獲韭菜。切割幾乎,品牌臭,然后推出另一個子品牌,繼續循環這個常規,不斷“切韭菜”,最后坑用戶和代理,砸自己的招牌。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即使臭名昭著后,一家公司也只是改變了公司的名字,換了臉,然后繼續這樣做(關于費率,我們將在第三部分解釋:“費率下限”部分)。雖然我們已經明確了“長期、穩定、可靠”的三個過濾條件,但面對數百個品牌,我們不可能做一個來體驗和嘗試錯誤。如此龐大的數量、時間成本和試錯損失是我們不能承受的。假如受試者有足夠的時間,瀏覽POS相關論壇、貼吧、社區等用戶聚集地,翻閱歷史帖子,粘貼上述三個過濾條件進行觸摸篩選,可以避免踩坑。第三部分:在解釋這一部分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以下三個截圖。在一個問答平臺上,這位朋友只回答POS機和信用ka的問題。在我逐一閱讀了他的51個答案后,我發現幾乎所有答案的唯一區別是,當他代表0.6%的POS機時,他嚇唬用戶不能使用0.6%以下的POS機;當他代表0.55%的POS機時,千萬不要用0.55%以下的嚇唬用戶。這樣的問答充斥著各大網站和論壇的相關板塊。這樣的問答充斥著各大網站和論壇的相關板塊。當51個答案代理0.6%的品牌換湯不換藥時,當他們說0.55%以下的品牌不能使用代理0.55%的品牌時,他們說0.55%以下的品牌不能使用。當代理商經常與我交流時,他們會說:費率低于xx不安全,不能做/代理。而xx這個值,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我問對方的依據是什么,卻常常答不上來。很多朋友也問我:“96費改”后國家規定的最低費率是0.6%嗎?我問是誰告訴你的,答案是其他代理商說的——不幸的是,所有這樣說的人都跟著別人,沒有真正讀過“96費改”政策的原文。假如你看過原來的政策,你真的會明白“費率下限”在哪里,國家是否規定用戶的最低費率為0.6%。⑴ 什么是“96費改”?“九六費改”是指國家發改委 中國人民銀行 完善銀行ka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 (發改價格〔2016〕本通知規定于2016年9月6日實施,俗稱“96費改”。政策原文在

怎么挑選適合自己的POS機(POS怎么選)

可在國家發改委官網查詢。本文中的收單機構為支付公司,發卡機構為發卡銀行,清算機構為銀聯、網聯等。我們可以看到,之前不同商家類別(即MCC類別)收取的手續費是不同的。“96費改”后,商家分為標準、優惠、減免、特殊四類。官網原文“96費改”我們先看標準類: 其他沒有提及的MCC,包括優惠類、減免類和特殊類,都是標準類。以標準商戶名義交易信用ka,收單機構應給發卡機構0.45%,給清算機構0.0325%3.25元,給清算機構0.02%的“品牌服務費”。當交易金額不超過1萬元時,收單機構的清算成本為0.45% 0.0325% 0.02%=0.5025%,刷1萬元,即50.25元;當交易金額超過1萬元時,收單機構的清算成本為0.45% 3.25元 0.02%=0.47% 3.25元。但在用戶的日常使用中,刷卡金額有高有低,每張刷卡不能一直保持在1萬元以內或1萬元以上。為保證所有問題下的清算不虧本,收單機構對外的“結算下限”一般為0.5025%。以標準商戶名義進行借記卡交易,收單機構應將發卡機構0.35%封頂13元,清算機構0.0325%封頂3.25元,清算機構“品牌服務費”暫免。為確保在所有問題下清算不虧損,收單機構對外的“結算下限”為:0.35%封頂13元 0.0325%封頂3.25元=0.3825%封頂16.25元。我們再來看看優惠類:4111、4121、4131、4511、4784、4900、5411、5541、5542.以優惠商戶名義交易信用ka,收單機構應給發卡機構0.351%,清算機構0.0254%封頂2.54元,清算機構“品牌服務費”0.02%。當交易金額不超過1萬元時,收單機構的清算成本為0.351% 0.0254% 0.02%=0.39%,刷1萬元,即39.元;當交易金額超過1萬元時,收單機構的清算成本為0.351% 2.54元 0.02%=0.371% 2.54元。同樣,在用戶的日常使用中,信用ka金額有高有低,每張信用ka不能一直保持在1萬元以內或1萬元以上。為了保證所有問題下的清算不虧損,收單機構的外部“結算下限”一般為0.39%。以優惠商戶名義進行借記卡交易,收單機構應將發卡機構0.273%封頂10.14元,清算機構0.0254%封頂2.54元,清算機構“品牌服務費”暫免。為確保所有問題下的清算不虧損,收單機構對外的“結算下限”為: 273%封頂10.14元 0.0254%封頂2.54元=0.3825%封頂16.25元。特殊類別:8651、9211、9222、9223、9311、9399、3998、4112、5960、6300、4458、9498.以特殊商戶名義交易信用ka或借記卡,收單機構給發卡行:1.5元,給銀聯:0.3元。收據機構的清算成本為:1.5元 0.3元=1.8元。減免:8062、8011、8021、8031、8041、8042、8049、8099.所有減免費用為0元。⑵ 真正的費率下限在哪里?通過“96費改”的政府定價,我們計算了收單機構的清算成本和外部的“結算下限”,但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在“結算下限”之上,我們還應該增加收單機構的各種運營成本、收單機構的利潤要求、代理商的各種運營成本和代理商的利潤要求。我們將其公式化:POS機費率=“結算下限” 收單機構的運營成本 收據機構的利潤要求 代理運營成本 通過這個公式,我們知道代理商的利潤要求:正常的POS機可以壓縮收單機構和代理商的利潤空間,甚至降低運營成本,使費率接近“結算下限”,但永遠不能突破“結算下限”。假如代理商給你一臺低于“結算下限”的POS機,那么這臺POS機必須通過“跳碼”或其他更糟糕的手段來彌補損失。不要說接近“結算下限”。縱觀目前的收單行業,雖然大部分品牌的費率都漲到了0.63%-0.70%,但還是有一大批的品牌偷偷“跳碼”——不僅賺錢明顯,還偷偷坑!“96費改”的定價機制也回答了很多用戶的誤解——刷信用ka時,銀行拿到的手續費比例是固定的,要么是0.45%,要么是0.351%,要么是0。假如選擇在POS機上刷標準商家,不論POS的費率是0.53%還是0.63%,0.58%還是0.68%,只要不“跳碼”,銀行最高只能拿到0.45%。不是你付出的費率越高,銀行得到的就越高。⑶ POS機的最低費率是0.6%嗎?“96費改”附件:銀行ka刷卡手續費項目及費率上限表。我們清楚地看到,支付公司為用戶支付的信用ka手續費是市場調整價格。市場調整價格是多少?就是收多少,各支付公司自己說了算。所謂“國家規定最低費率0.6%”,只是一些無良代理商的欺騙。支付公司自己決定收多少錢⑷ 2018年下半年各大品牌費率上調的原因是什么?2016年“96費改”后,絕大多數品牌的費率約為0.6%。但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很多品牌都會偷偷“跳碼”,跳優惠類甚至跳減免類。在這些品牌中,心并不完全黑暗——多跳優惠少跳減免,小額不跳大額跳。心黑得冒油——多跳減少跳優惠,大大小小都跳!“96費用改革”規定:“自信用ka費用調整措施正式實施兩年過渡期以來,按照費率水平保持整體穩定的原則,超市、大型倉儲店、水電、煤氣支付、加油、交通票商戶信用ka交易信用ka服務費、網絡服務費優惠。也就是說,根據規定,2018年9月6日沒有優惠商戶,所有優惠商戶將恢復標準商戶的實施率。隨著過渡期的臨近,習慣了“跳碼”的品牌坐不住了:以后不能通過“跳優惠”多坑用戶手續費。太不舒服了。既然不能用陰招,那就直接漲價吧!因此,在2018年9月6日到來之前,這些習慣于“跳碼”的品牌紛紛大喊:由于不可抗拒的政策因素,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提高費率。因此,在短短幾個月內,大多數品牌的水平線從前一階段的0.55%-0.6%躍升到0.63%-0.68%。只有那些從不“跳碼”的人,這個時候并沒有隨著費率的上升,原因很簡單:我們之前從來沒有通過這種方式賺過黑心錢,所以這種方式是否存在,我們不受任何影響。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隨后的銀聯發布了一份文件:“自2018年9月6日起2年內,銀聯卡發卡銀行服務費和網絡服務費將繼續優惠超市、大型倉儲商店、水、電、煤氣支付、加油、運輸售票商戶信用ka交易,優惠費率保持不變(詳見附件)。“POS機用戶忍受著高費率被“跳碼”:你看,國家說今年不取消優惠商戶,不用漲價吧?一直在“跳碼”上漲的支付公司:什么?你說今天天氣好嗎?啊哈哈,很好,好的再見!POS機用戶忍受著高費率被“跳碼”:……有100%不跳碼的一清機嗎?有。一清機在100%不跳碼的基礎上,費率還是比較低的嗎?有。但本文旨在普及基礎知識,介紹行業現狀,不推薦任何特定品牌,也不批評任何特定品牌(截圖中涉及他人和品牌的文字已被覆蓋)。而且文章已經明確說明了個人用戶怎么選擇正規、安全、可靠、低成本的好POS機,相信基于掌握必要知識和對行業現狀的清晰認識,再篩選的時候,很有可能不會踩坑。